高一语文课本上册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高一语文课本上册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高一语文知识点上册

2.上海市语文高一课本哪些文言文或古诗需要背诵

3.高一语文劝学荀子原文及注释

4.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课本上册

高一语文知识点上册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高一语文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离骚》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 措施 )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高 一年级语文 重要知识点

        1、字音:

        沁(qǐn)园春

        百舸(gě)峥(zhēng)嵘

        寥廓(kuò)

        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

        携(xié)来

        浪遏(è)飞舟

        2、词义: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3、 近义词 辨析: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高一 语文学习 方法

        1、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基础知识的内容重在积累,关键是运用。包括: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 句子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对于这一部分,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日积月累,定会得到高分。

        A、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B、可以把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错题汇集簿上,定时集中纠正,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 组词 练习。

        C、每学新课,先要将自己不会的词语画出来,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能死记硬背;在具体语境中有的词义发生变化,一定要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

        D、课本中正文下面的注解及课后练习的词语部分应是重点。

        E、学习词语应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根据自己情况,每天都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词语,到一定时期,特别是阶段性考试之后,将还不熟悉的词语用过筛子的方法挑出来,再次复习,直至越来越少。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提高着重要关注的是诵读、翻译、理解和背诵。针对这些老师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要求。比如在翻译中要求信、达、雅等。在背诵和理解方面也提到了分小段各个击破,借助联想,不断复习等方法。

        3、怎样写应试 作文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写好,题目要拟写的恰当特别。卷面整洁,可以大胆的引用诗词等要求。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

        高一 语文知识 点上册相关 文章 :

        ★ 高一语文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 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知识点总结

        ★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及重点

        ★ 高一学年语文上册的必考知识点

        ★ 高一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整理

        ★ 有关高一语文上册的重点知识点

        ★ 高一语文上半学期知识点归纳

        ★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 高中高一语文知识点整理

        ★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上海市语文高一课本哪些文言文或古诗需要背诵

       1. 人教版的高一语文课本中需要背诵的古文

        11 *沁园春 长沙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24 《诗经》两首氓 采薇 5 离骚 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10 游褒禅山记 3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 6 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8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好像有点多,但我们的确就是这样过来的,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不同老师要求也不一样,我们班班主任属于那种死不罢休型的,所以多了一点,不过并不是每篇课文必须全背,这和初中要求类似。

2. 求高一年上学期语文课本里的所有古文和诗词~我是福清的,9月份

        应该是这些吧. 近现代诗部分 第一单元 1 *** 词二首 沁园春 长沙 采桑子 2 中国现代诗三首 再别康桥 死水 赞美 3 * 中国当代诗三首 错误 致橡树 面朝大海,春暖花 4 * 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 篱笆那边 我愿意是急流 其他诗歌读背篇章 雨巷 窗 第五单元 17 烛之武退秦师 18 * 勾践灭吴(节选)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要背诵全文哦.很有古文之韵 20 * 触龙说赵太后 第六单元 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其中一小段 22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23 劝学《荀子》 要背诵全文哦,这篇文章非常漂亮 24 秋水《庄子》 只有一段,但要全背 真的不好贴,背诵全文的,就麻烦自己找了.指给你节选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秋水《庄子》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3. 人教版高一上册有哪些文言文

        必修1: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史记》)

        必修2: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

        氓

        采薇

        6、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7、《孔雀东南飞》(并序)

        8、*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第三单元

        5、兰亭集序(王羲之)

        6、赤壁赋(苏轼)

        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必修3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必修4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如果只要单纯的文言文,那就去掉诗词单元。

高一语文劝学荀子原文及注释

       第一册:

        1、《蒹葭》全诗背诵.

        2、《诗二首》中《饮酒》全诗背诵.

        3、《沁园春~长沙》全诗背诵.

        第二册:

        1、《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八声甘州》、《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登快阁》四首全诗背诵.

        2、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失向来之烟霞”.

        3、《律诗三首》:《终南山》、《登楼》、《书愤》三首全诗背诵.

        4、《绝句三首》:《塞下曲》、《从军行》、《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三首全诗背诵.

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高一# 导语《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劝学》是高一语文上册的课文。 考 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劝学荀子原文及注释》,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原文 篇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2.译文 篇二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记》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记》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XX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志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3.注释 篇三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兴盛。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蟹腿。

        4.句型 篇四

       判断句

        1、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倒装句

        1、状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状语后置: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通假字 篇五

       輮以为轮

        “輮”通“煣”。

        虽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

        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6.多音字 篇六

       兴:xìng(高兴)

        省:xǐng(反省)

        暴:gǎo(槁暴)

        中:zhōng(中间)

        xīng(兴起)

        shěng(省会)

        bào(暴力)

        zhòng(中计)

        参:cān(参考)

        cēn(参差)

        shēn(人参)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

        2、 掌握一些文言词语在本文中的用法。

        3、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 读背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问答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

        3、学习课文一二段,争取背诵。

        4、积累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一:导入课文,简介《左传》。[幻灯片出示]背景材料

        注释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的别名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二)秦晋围郑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让学生听本文的录音带或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共(gōng)其乏困 阙(jué)秦 函(hán)陵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其他词语略]

        读一读。

        三:题解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师:军队

        四:讲解课文

        (一) 讲解第一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且贰于楚也——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晋军函陵——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驻扎。(省略句)

        3.以其无礼于晋—— (倒装句)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攻打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理,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解析:

        用简单的话概括本段内容。秦晋围郑,来势凶猛,郑形势危急,渲染了气氛。同时,晋国要报复其无礼,与秦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郑是有机可乘的,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读一读,背一背

        (二)讲解第二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之:助词,不译

        2.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无能:不能。已:同“矣”。

        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判断句)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很危急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王,秦军一定会撤退。”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老臣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郑伯说:“我不能早点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您也有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解析:

        用简单的话概括本段内容。文中写了个能洞明事理的佚之狐:对烛之武有足够的了解,但写他是为写烛之武服务的,烛之武未出场已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烛之武可以说是壮士不遇,英雄末路。他满腹牢骚,满心委屈,但能以国事为重,深明大义。文中还着力写了郑伯,他勇于自责,更能以情动人,以诚动人。

        读一读,背一背

        五:文言小结

        n词类活用 军,名词活用为动词n古今异义 贰 是n通假字 n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n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 (烛之武)辞曰 (烛之武)许之、n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n虚词 以、之、也、矣、

        六:小结本节课

        七:作业

        n1、复习本课所讲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句式。

        n2、逐字翻译1、2段,写在课本空白处。

        n3、背诵1、2段,预习3、4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段。

        2、背诵课文。

        3、探讨烛之武的形象

        一:复习旧课。

        1. 译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未能早先重用您,现在危急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检查背诵

        二:串讲导读第三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 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你。意思是说,(如果灭了郑国对你秦国有好处,)那麻烦你就来灭了我们吧。

        2.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帮晋国来灭了郑国,而增加你的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3.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时候会满足的呢?这是个用“之”来提宾的疑问句。初中时学过的提宾的“之”有:①何陋之有?②莲之爱,陶后鲜有闻。③菊之爱,同予者何人?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高兴了,与郑国订立了盟约。盟,名词做动用,释为订立盟约。

        概括内容:

        第3段,写烛之武“五论”退秦师。烛之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主要原因是处处为秦国着想(表面看来),理由充分:①飞地难治论②亡郑陪邻论③舍郑有益论④过河拆桥论⑤晋国扩张论[出示幻灯片]

        说秦的结果是:①秦郑订立盟约;②秦国驻兵守郑。

        三:串讲导读第四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秦穆公)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参见文下注释。微,假如没有。初中时学过“微斯人,与谁与归?”这个句子,其中的“微”也是这个意思

        2.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词,表商量语气。初中时学过这类例句不少:①其真无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②其真不知马也?(恐怕实在是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推测语气。)③其如土石何?(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其,表疑问语气。)④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啊!其,表面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⑤其何能胜?(那怎么能取胜呢?其,表反问语气。)

        3. 亦去之——也离开了郑国。去,离开。(这个词的古今义刚好相反。今义表示到……地方。例如: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

        概括内容:

        第4段,写晋师撤离郑国。晋文公是头脑清醒的。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不仁”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知”是实质;“不武”,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这是一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四:烛之武形象探讨:[出示幻灯片]

        烛之武的成功就在于他正确把握天下形势,并且熟知历史,洞察秦晋之隙,然后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烛之武到了七十多岁的高龄,仍有满腹牢骚,可见他的锐气未减;仍能建功立业,可见他的才华依旧。此前,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在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经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一生划上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爱岗敬业;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同时昭示我们应该学习古人那种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小结本节课

        六:课后作业:翻译课文三四段,争取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2、归纳文言词语的用法。

        一:复习旧课

        1.译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邦的国力雄厚了,你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晋国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境,如果不侵损秦国,它将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

        2.检查背诵

        二:归纳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出示幻灯片]

        (一)归纳文章的结构

        (一) 写作特点

        ①伏笔与照应得当。[分析略]

        ②情节波澜起伏。大军压境(十万火急)——佚之狐荐烛之武(一线生机)——烛之武发牢骚(波澜)——郑公平息烛之武的怨气(转机)——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大功告成)——子犯建议攻秦(出现危机)——晋公再晓之以理(一场虚惊)。

        ③叙事详略得当。[分析略]

        三:归纳文言词语的用法

        词类活用[幻灯片出示]A.名词做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B.动词活用为名词 君亦无所害(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2.特殊句式

        A.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B.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同上)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

        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C.判断句

        3.通假字无能为也已(矣)共其乏困(供)秦伯说,与郑人盟(悦)失其所与,不知(智)

        4。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完成课后练习,一词多意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四:小结本节课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好了,今天关于“高一语文课本上册”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高一语文课本上册”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