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民间故事短篇_100个民间故事短篇300字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100个民间故事短篇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关于黄河的简短的民间故事

2.简短民间传说故事

3.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

4.最短的民间故事大全精选

100个民间故事短篇_100个民间故事短篇300字

关于黄河的简短的民间故事

       关于黄河的简短的民间故事:

       1、《冯夷当河伯的故事》

       古时候,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他不安心耕种,一心只想着成仙。有一天,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就经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总是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只要他再找到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

       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达成自己成仙的心愿。成为一名河伯。

       2、《李闯王渡黄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

       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

       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

       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四、《鲁班修造将军柱》

       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

       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

       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

       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

       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传说这就是鲁班造桥时所留。

       五、黄河民间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他站在黄河岸上。望着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始终不信。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河伯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欢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释义: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释义: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释义: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释义:(你们现在攻击和诬蔑王杨卢骆的文章)但即使等到你们这些家伙身体死亡,名字也让人忘了,也影响不了他们的声名、文章像江河那样万古常流。

       6、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释义: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释义: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释义: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释义: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10、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释义: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1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释义: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1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释义: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 故事 通常是口耳相传、代代传承、逐步增添而成的,代表一个民族真正的 文化 背景、民风特色和价值观,后来国家成立以后,刻意妆点涂抹的虚伪形象架构,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欢迎查阅。

        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1

        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据说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的能工巧将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桥的时候工地上很热闹,象个小集市。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窝儿。他一连打了好几天,歇着的时候,就到工地上转悠转悠,看人家 雕刻 水兽、石狮子和桥栏石柱。高了兴还跟石工门扯上几句,就连那工地上的头头们,他也偎上去唠叨几句。大伙都说这个老头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老石匠把石碓窝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说:“你有这么多石料,我再给你打个石墩,坐着舂粮食多方便。”主家很乐意,就让他接着打了。

        打这个石墩时,老石匠别捉多细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问他:“一个石礅子,费这么大的劲儿干什么?”老石匠听了,光笑不说话,就知道低头干活。石礅打成的这天,正赶上大桥石拱圈要合龙门。不知因为什么,垒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块石头碰不上茬儿。当时天阴得很厉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马上合好龙门,一场大雨,几个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现打制也来不及呀!石工们和掌管工程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活象热锅上的蚂蚁。就在大伙犯难为的时候,这个老石匠又遛了来。他看了看缺口,对工程人员说:“我那里有一个石礅,你们看看放到这儿合适不。”石工们听了,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来,往中间一放,竟一丝一毫不差,扣得严严实实。

        大桥建成了,官员们都很高兴。当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谢时,可哪里还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见碓窝子跟前,有一张大红字条上写:施工马大哈,桥拱出误差,鲁班来相助,银两谢农家。

        看了字条,人们才知道那个石匠老头是鲁班暗地里帮助皇家工程。官员们按鲁班吩咐,赏给打石碓窝儿的那家二十两银子。

        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2

        宋朝时候,契丹发来二十万辽兵犯境,边关吃紧。那工夫六郎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就是现在徐水县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它北临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长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军只有三千人。辽兵来得很快,然间兵临城下,将城围住,并且一连几天数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可是遂城的守军和老百姓好象与平常一样没有任何不安。六郎感到奇怪,他问老百姓:“辽兵这么攻城,你们不害怕吗?”老百姓回答:“有杨将军在此镇守,辽兵是攻不破的!”

        杨六郎一听老百姓对自己是这样的信任,更感到责任的重大。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壮年召集起来,发给他们刀枪剑戟,动员他们配合军队一起上阵护城。军队和老百姓个个摩拳擦掌,誓死与遂城共存亡。

        这时候正是十月,天气突然变冷。六郎杨延昭见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军民汲水灌城。晚上,往城墙上浇一遍水,马上就结成一层冰,浇了一夜水,结了一夜冰。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墙白闪闪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长城,又坚又滑,不可攀登。辽兵冲到城下,前来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伏在城上的宋军趁机滚木雷石万箭齐发,杀死杀伤辽兵不计其数。辽兵数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杨六郎趁机,将城门大开,亲率大军冲杀出,只杀得辽兵丢盔掉甲狼狈而逃。这一仗,生擒辽兵上千,马匹近万,还获得了大批武器。

        杨六郎因为这次战,被宋真宗加官进级,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调升莫州(今河北任邱县鄚州)刺史。契丹犯边,一路烧杀抢掠,人民深受其苦。六郎杨延昭先后率兵打退辽兵一百多次进攻,使边关一度安宁,因而深受人民的爱戴。

        杨六郎五十七岁那年,病故于鄚州。皇帝派专使陪同六郎的长子杨文广(戏剧中写杨延昭的儿子叫宗保,宗保的儿子叫文广)前来护送灵枢回他的原籍太原。郑州人民顷城出动,跪围着灵车失声恸哭,要求将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灵,警戒边防。杨文广和皇帝的专使感到众情难却,便让马童驰报佘太君裁定。佘君提出另做一口棺椁,把六郎的衣冠和宝刀放在里边,于鄚州北城修六郎冢,以慰当地人民。从此,鄚州建起了六郎冢,成为人民祭奠民族英雄的纪念地。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百姓逢节敬拜。

        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3

        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在尧帝当政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9年,一无所成。

        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会丢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这个重任。

        禹认真 总结 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走。

        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他带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9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标记。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劣的环境中奔走。

        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

        为了治水,禹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婚后刚4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13年,3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第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13年后,禹历经千难万险,开沟修渠,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大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仍然不贪图享乐,他不辞辛苦地到各地去巡视,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4

        古时候有个富阳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船到江心的时候,忽然发现江中漂着一截三尺长的芦苇。芦苇上有一只蚂蚁急匆匆地爬来爬去,不住地从一头爬到另一头,眼看就要掉进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个好心肠的人,他让船驶近芦苇,想把芦苇连同蚂蚁拾上船来,同船的人反对道:“这是蜇人的毒虫,你敢拿上船,我们就踩死它!”董昭之没办法,就用绳子一头缚住芦苇,一头拴在船舷上,拖着蚂蚁靠了岸。蚂蚁死里逃生,爬到陆地上飞快地跑掉了。

        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个梦,梦见上百个穿着黑衣服的人来找他。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向他行礼道谢,对他说:“我是蚂蚁的王,今天不慎掉进江里,幸亏您救了我的命。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一定告诉我,我会尽量帮助您。”

        董昭之醒后,觉得这个梦很荒诞,就没有理会。

        数年后,董昭之因为四处维权得罪了官府,被抓进大牢,申诉无门,无法脱身。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了那个荒诞的梦,觉得不如试试看,也许是个办法。他从牢里找到几只蚂蚁,对它们说:“我是富阳董昭之,我被关在牢里啦,快去告诉你们的王,让它想办法救救我吧!”

        蚂蚁们愣了一会儿,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一连三天都没有动静,董昭之有点绝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无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蚂蚁说话。

        三天后的深夜,下着大雨,电闪雷鸣。睡梦中的董昭之又梦到那个黑衣蚂蚁王,蚁王大声叫喊着:“快起来!快起来!”董昭之猛地惊醒,四下打量了一番。忽然,牢房一角的墙壁“哗啦”一声塌陷出一个窟窿,成千上万只蚂蚁密密麻麻地从窟窿里爬走了。董昭之知道这是蚁王带领蚂蚁们蛀出来的逃生通道。他满怀感激地向蚂蚁们拜了一拜,趁着雷雨之夜越狱逃跑了。

        后来董昭之一直告诫他的后代子孙,积德行善要从点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

        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5

        传说 ,傣族家乡美丽富饶,人民丰衣足食。后来,来了一个火魔,整日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把傣族家乡变成酷热干旱、五谷不生的地方。人民对火魔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消灭它。

        火魔接连抢了7名年轻美貌的傣族姑娘。其中最小的姑娘叫依香(也有说叫南粽布的),她骗取了火魔的宠爱,在傣历六月的一天陪火魔饮酒。

        当火魔喝醉了的时候,侬香故意吹捧火魔的本领说:“你什么都不怕,真了不起。祝大王千秋万岁!”火魔喝醉了酒,得意忘形,脱口而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一样:怕我自己的头发丝勒住我的脖子。”

        浓香趁火魔醉得酣然大睡时,乘机从火魔头发上拔下一根头发,把火魔的头勒下来了。正当侬香惊喜交集的时候,那魔头却似一团火球,滚到那里烧到那里。

        侬香大声呼叫,六姐妹急忙赶来,七手八脚把魔头提起来。说也怪,魔头一离地,火就灭;一着地,火又起。

        于是七姐妹只得轮流抱住魔头,不让它落地。魔头滚烫,大家只能不停地泼水降温。她们一人抱一年,直到7年以后,魔头才死去。

        七姐妹为民除了害。从此,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的功劳,每年傣历六月都要举行泼水节,庆贺打败妖魔的胜利。年轻人放鞭炮、赛龙船、载歌载舞,持续三四天。

        这个民间传说,反映了人类战胜旱灾、祈求丰收的愿望。

        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相关 文章 :

        ★ 简短民间故事四年级

        ★ 简短民间故事小学生

        ★ 短的民间故事

        ★ 经典短篇民间故事大全

        ★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 短篇民间小故事

        ★ 简短的民间故事

        ★ 简短民间故事大全故事精选3个

        ★ 民间简短小故事

        ★ 短篇民间故事

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

        民间 故事 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 散文 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它是人民的智慧、 经验 的结晶。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简短民间 传说 故事,欢迎查阅。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1

        滕县的北部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姑山,一座叫夫山。两山东西相对,象是一对情人在诉说着什么。原来它们诉说的是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唐朝末年,这姑山脚下住着一位双眼都瞎了的老嬷嬷和她的独生女英姑。英姑水灵灵的眼,细细的腰,朱唇银齿,乌眉青丝。英姑不仅长得比西施还俊,而且心地善良,山里山外,都夸英姑的心眼好,都赞英姑的模样俊。多少小伙子整天围着英姑转。英姑白天上山挖莱打材,晚上灯下纺线织布,娘俩相依为命。英姑都十八了,还没找上婆家。不是英姑心高,一来老娘年纪大了,又两眼双瞎,得人照顾;二来英姑早就相中了一个人,这就是住在山上的憨夫。憨夫也是一个身强力壮、心地善良的小伙子。每天早晨,一个上山挖莱打柴,一个下山帮耕犁田。一来二去,两人情投意合,就定下了终身。瞎眼的娘也很乐意,就准备在这年“七夕”给他俩成亲。

        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英姑正在溪边洗衣服,可巧被来此游山玩水的县官撞见了。这位“父母官”已五十多岁了,家里现有两妻三妾,但他仍在外面寻花问柳,是有名的恶棍、色鬼,这回见英姑年轻貌美,就要抢娶英姑,英姑宁死不从,县官又恼又羞,就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派人抢走了英姑,又杀死了老嬷嬷。英姑那个哭呀、那个闹呀,死也不屈从。她心里想着他的憨夫,哭着她的老娘,光想找机会逃出这虎口。后来,在打更老人的帮助下,逃出了衙门。县官可气极了,带人追到姑山。英姑看看就要被追上,就纵身跳下山涧。憨夫得了信,来到英姑跳崖的地方,哭了一天一夜,上了两边的山头,也从山顶跳下了悬崖。

        英姑和憨夫死了,山脚下的乡亲们心里都很难过,就在这两山的中间为他俩修了一座庙。从那就把英姑逃崖的山叫“姑山”,憨夫跳崖的山叫“夫山”。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2

        很早以前,龙山脚下住着十几户人家。有一家姓尤的老人叫尤伯,他特别喜欢下棋。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叫尤云,还没有成家。一家人勤勤恳恳,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一年的夏天,尤伯到山上 修理 树木。因天气炎热、干了不大一会,就满身大汗,又渴又累又饿,就想到西南面那棵大槐树歇会儿。到了树下,看见两位白发老头在那里下棋,旁边放着一把茶壶和两只菜碗,便走向前去看了起来。

        因他在家也经常和别人下棋,棋路很熟,不由地和两位老人攀谈起来,有时还指指点点。两位白发老人对他也挺热心,还让尤伯喝了一碗茶。尤伯碗茶下肚,只觉得一股清香从肚子里往上升,什么热了,累了,饿了,浑身那个轻松自在劲就别提啦。不一会儿,就叭在两个老头下棋的石台前,迷迷糊糊地感觉到,山边的云儿忽儿黑忽儿白,忽儿浓,忽儿谈;山下地里,忽儿黄,忽儿绿。等他一觉,两位老头棋还没下完。越看越有些溪跷,最后棋也看不懂了。一想明天儿子尤云要到济宁府去,便和两个老人打了个招呼,匆匆忙忙下山去了。

        尤伯刚走到山脚下,便觉的路越走越不对劲,和原先的不一个样子。地里人他一个也不认识,也没一个人认识他。根据自己的印象,找到自己的村子,可村子比昨天大多了,人比昨天多多了。满村子找自己的家,从南头找到北头,从西头找到东头,也没找到。这时,一位发须雪白的老头走了过来,他忙向老人打了个招呼,问了老汉的姓名、年龄,为什么在这里住。那老汉告诉他:他姓尤,祖祖辈辈地住在这个庄上,今天已九十三岁了。尤伯又问老汉:尤云到什么地方去了?那老汉告诉他:尤云是他的老爷的老爷。老汉吃惊的反问尤伯:“您怎么知道我家老爷?”尤伯也没有回答,就上山去了。他要找两位下棋的老人问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尤伯到了山上,找遍了整个山,也没有找到那两个下棋的老人和那棵参大的大槐树,他越想越觉得悲伤:妻子没有了,儿子也不在了,世间的人,没有他一个近人,也没有他一个认识的人,身不由己地趴在原先下棋的地方大哭起来。他从天黑哭到天明,又从天明哭到天黑,不知哭了多少天。落下的眼泪,把脚下的山石穿,形成了一个山洞。尤伯哭累了,就昏睡过去,在他昏睡当中,就听着一个老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徒儿,别哭了。你的泪要不流到东海边去,这里早成大海了。你看棋的时候,云黑是雨,云白是雪,云浓是风。地里黄和绿,那是一年四季的变化。这是你的刀,下山去,为人间做点好事吧!”他猛地醒来,什么也没有。四周一望,发现了他的那把刀,刀虽是原先的,可闪着金光,锐利无比。

        尤伯按着那个老人的吩咐,便下山了。他在龙山住过多年,做了不少除霸安良的好事,后来玉帝把他召回了天廷。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泪水滴成的山洞叫“老尤洞”。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3

        森林的深处,有一户人家,家里住着姐姐丁香和妹妹百合,还有她们年迈的祖母。

        丁香天生活泼好动,她每天都要到林子里采些蔬菜水果作为食物,还会采一篮鲜花种到花园里,当然也少不了紫色的丁香花和粉红的百合花。百合可不像姐姐那样,她的性格十分文静,不喜欢吵闹。但她每天都会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打扫得干干净净,也不会忘记给花园里的花儿们松松土,浇浇水。祖母呢,能烧得一手好菜,会定期更换花瓶里的花。一家人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

        一天,姐妹俩正在客厅里吃水果,突然听到一阵哭喊声:“救命啊,放开我!”丁香拉开窗帘一看,发现一个蝴蝶般大小的女孩正被一大群鸟包围着,无法脱身。鸟儿们一会儿把她抛向空中,一会儿啄她的肩膀,一会儿又把她的头发扯得乱蓬蓬的。丁香为这个女孩感到愤愤不平,推开门就跑向那个地方,百合拿着棍子紧跟其后。两人齐心把这群鸟儿打得四处乱窜,飞回天空。百合小心翼翼地捧起吓昏了的女孩,把她放在床上,盖上一条小毛毯,给她暖身子。

        经过悉心照顾,小女孩终于醒过来了。祖母见了,急忙把刚出炉的面包端出来,放在她面前。小女孩见了,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祖母关心地问:“你叫什么?怎么会落入那群鸟的手中呢?”小女孩一听,伤心地哭起来:“我本是一名花仙子,住在一朵牡丹花里,可这朵牡丹被那群鸟啄坏了。我找不到藏身之地,就被它们捉去了。”百合对花仙子说:“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我们照顾你。家里别的没有,就是花多。”花仙子点点头,露出灿烂的笑容。从此,花仙子和她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可有一天,花仙子竟失踪了,把大家急得团团转。丁香在桌子上找到张字条,只见上面写着:祖母、姐姐,我得离开你们了,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我还是得回去。没什么好报答你们的,送你们一本日历。只要撕下其中的一页,说出自己的愿望,就能实现。对不起,我走了。

        一家人看到了那本神奇的日历,可谁也没有用它。捧起它,就似乎看到了花仙子。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4

        听老人们讲,古代有凤凰鸟,那是既美丽又聪明的鸟,可有谁见过呢?

        还真的有人见过,而且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史书记载。《前汉书、昭帝纪):“三年……冬十月,凤凰集东海,遣使者祀其处。”。这是说,昭帝始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年的冬天十月里,有许多凤凰聚集在东海岸边的山上,皇帝认为这是了不起的祥瑞征兆,专门派使臣到海边祭祀。

        传说凤凰老家就在东海岸边连云港云台山脉的凰窝山上。而有史以来,这里的地名、山名就叫做凰窝、凰窝山,民间还—直流传着许许多多龙凤呈样的 爱情故事 ,亦真亦幻,神奇曼妙,动人心弦。这更加印证了连云港凰窝山就是凤凰栖息的地方。

        凤凰自古就是人们的图腾崇拜物,后来传说其幻化成神鸟不胫而走。凤凰从品性到形状,高度地综合了鸟类的特征,是鸟类。鸟类像人们对自己的兄长那样,尊敬、拥护,爱戴、敬畏凤凰。人们还赋于她聪颖的智慧、崇高的思想和优良的品质。她是中华民族 传统 文化 中的重要—支,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扮演着一个集德、义、礼、仁、信于一体的圣物的角色,承载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寄托,是天下太平、百姓幸福的标志,是纯洁爱情、美满姻缘的像征,是世间美好的吉祥物。连云港人为有凰窝而自豪,为有凤凰而骄傲。连云港也因凰窝而传扬四海,也因凤凰而闻名遐迩。

        我久闻凰窝山之名,读了民初张学瀚,“凰窝仿佛桃源境,赏月看花且诵经。”的诗句后,常神往到凰窝山—游,领略它的山海风貌,特别是那一个个美丽动人的龙凤传说,更添了寻秘探幽的情趣。今年“ 端午节 ”,我应邀参加中国华文作家协会古典文学创作研讨会,和海内外作家齐聚高公岛风景游览区采风。

        游凰窝山不是作家们的初衷,他们最有兴致的是要寻觅龙凤传说,更想—睹凤凰仙女蔚云的娇容。我们登上108级“拜风梯”,在气喘吁吁中终于看到了“栖凤亭”,是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在此不远处立有一尊青铜凤凰像,这就是人们仰慕的凤凰仙女蔚云。这地方叫“丹凤朝阳台”,是凤凰仙女蔚云眺望情郎妙臣的地方。相传玉龙太子妙臣回到大海后,蔚云思君心切,飞来这里,面对大海,望眼欲穿,日出也等,星夜也等,希望有一天,希望下一个雨季能与心上人欢聚。

        研究古典文学的作家们为了探究龙凤的爱情故事,还特别绕有情趣地游览了凰窝山之胜景“三潭飞雪”,龙凤的爱情故事就是由此而来。它在龙潭涧中游,是传说中玉龙太子妙臣顺着龙潭洞从东海来到凰窝山与凤凰仙女蔚云相会的地方。相传东海龙王敖广的儿子妙臣气宇轩昂,智慧超群,他在—次海边游玩时,恰巧看到山崖上姿容温雅的凤凰仙女蔚云,那天然的风韵和美貌深深吸引了他,她也脉脉含情地凝视。然而天上海中无法相聚,蔚云执着地飞遍千山万水衔来树枝草木,在高高的山谷中筑起一道大坝,蓄水积流。有志者事竟成。在又—个雨季来临时,天水浩荡,冲出的水流在山谷中形成一条弯弯的

        河流汇人大海。妙臣望着澎湃的涧水,万分激动,顺流而上。初次上山的妙臣在大涧的第一潭“蛤蟆塘”急切地想见蔚云.可怎么也见不着。身后只传来几声蛙鸣,正所谓“鸟飞林愈静.蝉呜山更幽”。妙臣赶紧来到第二潭“小花鞋”.他看到一少女在哭泣,听说洗衣不小心冲走了“小花鞋”,就游到海边为她找回了“小花鞋”。姑娘深表爱意,可妙臣想着蔚云,毅然回绝。就在这时,姑娘变成了蔚云,妙臣欣喜若狂。原来姑娘在考验妙臣哩。后来这地方就叫“小花鞋”了。在此喜结良缘的妙臣与蔚云幸福欢乐,便携 手相 拥上了第三潭“玉龙潭”。这里飞花溅雪,薄雾浸衣,景色尤佳,成为龙凤经常嬉戏游乐的地方。“三潭飞雪”是一处胜景。山石奇状异形.涧水奔流湍涌,激溅的浪花如漱玉喷珠飞雪漫天。民初乡土诗人在此留下了摩崖石刻,张学瀚诗云:“山势崔巍列画屏,龙潭飞雪遍珑玲……”张恩沛诗云:“为爱仙源水—方,龙潭幽曲午风凉……泉声遥接潮声壮,添助波澜稳助航。”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凰窝山是凤凰栖息过的地方,是龙凤呈样的乐园。清代诗人王士任诗云:“应是蓬莱原不远,探幽何必到三峰。”我觉得揽胜蓬莱,只能使人望洋兴叹,而凰窝山那迷人的仙境,神奇的传说,以至于静穆、幽雅和秀美,真正地堪比蓬莱、方丈和瀛州三神山。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5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阿牛家里很穷,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阿牛长到13岁,他对母亲说:“妈妈,你眼睛不好,今后不要再日夜纺纱织布,我已经长大,我能养活你!”于是他就去张财主家做小长工,母子俩苦度光阴。两年后,母亲的眼病越来越严重,不久竟双目失明了。阿牛想,母亲的眼睛是为我而盲,无论如何也要医好她的眼睛。他一边给财主做工,一边起早摸黑开荒种菜,靠卖菜换些钱给母亲求医买药。也不知吃了多少药,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漂亮的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 重阳节 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原来这是一个长满野草的荒荡,人称天荒荡。他在那里找了很久,只有黄菊花,就是不见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荡中一个小土墩旁的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这株白菊花长得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又香又好看。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便开始复明了。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村上人纷纷前来观看这株不寻常的野菊花。这一消息也传到了张财主那里。张财主将阿牛叫去,命他立即将那株白菊移栽到张家花园里。阿牛当然不肯。张财主便派了几个手下人赶到阿牛家强抢那株白菊花,因双方争夺,结果菊花被折断,他们才扬长而去。阿牛见这株为母亲治好眼疾的白菊横遭强暴,十分伤心,坐在被折断的白菊旁哭到天黑,直至深夜仍不肯离开。半夜之后,他朦胧的泪眼前猛然一亮,上次梦见的那位漂亮姑娘突然来到他的身边。姑娘劝他说:“阿牛,你的孝心已经有了好报,不要伤心,回去睡吧!”阿牛说:“这株菊花救过我的亲人,它被折死,叫我怎么活?”姑娘说:“这菊花梗子虽然断了,但根还在,她没有死,你只要将根挖出来,移植到另一个地方,就会长出白菊花。”阿牛问道:“姑娘,你是何人,请告知,我要好好谢你。”姑娘说:“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来助你,无需报答,你只要按照一首《种菊谣》去做,白菊花定会种活。”接着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念完就不见了。

        阿牛回到屋里仔细推敲菊花仙子的《种菊谣》,终于悟出了其中意思: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后来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条。他又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

        简短民间传说故事相关 文章 :

        ★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 简短的民间故事传说简短一点

        ★ 比较短的民间故事传说

        ★ 中国古代短篇民间传说故事

        ★ 关于中国经典的民间传说小故事

        ★ 民间简短小故事

        ★ 经典短篇民间故事大全

        ★ 民间简短神话故事精选

        ★ 短篇民间传说故事

最短的民间故事大全精选

        #能力训练# 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是 分享的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 篇一

        远古时代,黄帝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王,他曾经为了民族的生存,打败了入侵者蚩尤。在黄帝的时代也是古的大发明期,舟车、历法、算术、音乐等,都是在这个时代发明的。

        黄帝的晚年,发明了鼎。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 条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象带来万匹的金锻,笼罩了整个天空。

        黄帝和臣子们都大吃一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中国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 天去觐见天帝。”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

        “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大臣们说完,就一涌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一起走。可是那只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

        金龙戴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 天而去。

        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着:“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呢!”

        后来的人为了纪念这位帝王,就把黄帝升 天的地方叫做“鼎湖”。

        2.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 篇二

        “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 篇三

        司马光是北宋知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机智勇敢。

        司马光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在后院玩耍,后院有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常年装满水的大水缸。

        司马光七岁那年,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像往常一样,在后院玩捉迷藏。有个小伙伴跑到假山上藏起来,可是一不小心,他脚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大水缸里。那口大水缸非常深,小孩子掉进缸里肯定会被淹死的。

        其他的孩子看见伙伴掉进缸里,吓坏了,有的孩子吓得大声哭喊,有的孩子立刻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帮忙。

        这时候,只有司马光非常镇定,他从地上抱起了一块大石头,用力朝大水缸砸去。大水缸“砰”的一声被砸破了,水缸里的水迅速流了出来,而掉进水缸的小伙伴也随之得救了。

        司马光一下子出了名,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一定要冷静,这样才能想到解决办法。

        4.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 篇四

        民间故事“压岁钱”的传说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5.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 篇五

        民间故事滕小国的传说

        东滕城索有“滕小国”之称。因为旧时这里有个“滕国”,滕县也由此而命名。

        传说在两千多年前,有一次下连阴雨,一连下了半个多月。许多房子都给淋倒了,水都漫到了膝盖,黄河的水不断地上涨,终于黄河决口了,大水眼看到“滕小国”了。人们非常惊恐,天上突然下来一条 龙,那条龙东西横躺着,身长十来里路,把洪水给挡住了。人们慌忙告诉了滕文公,滕文公带了众大臣及儿子来看。

        滕王的儿子二十左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见那条龙,龙眼大的出奇,似乎露出一股凶气。他想:龙能吞云吐雾,还会下雨。这次洪水是它捣的鬼。他挽起弓,上满弦,使足力气对准龙眼射去。箭头插进了龙的左眼,鲜血从眼里流了出来,把水都染成了红色。滕王的儿子又拉起弓,准备朝龙的右眼射去的时候,滕王忙打掉他手中箭,大声地斥责道:“小逆子,你惹下大祸了,还不跪下给龙爷请罪。”说完,滕王跪下了,大臣们也跟着跪倒了,人们也都跪倒了,小王爷也只好跟着跪下。

        龙掉泪了,想到自己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不怕劳累,反被小王爷射了一箭,他的心碎了,眼睛疼得难忍,不如自己一走了事。人们苦苦地哀求道:“龙王爷,你千万不能走呀!你一走,我们都完了!请你可怜可怜我们吧。”它的心又软了,是啊!我一走,这么多人会葬身鱼腹。它在那里一直挡到洪水退去。

        滕王设宴招待龙王,龙王伤透了心,不来赴宴,决心离开这里。滕王亲自去挽留它,它也不肯来。滕王知道是挽留不住它了,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命令全国的能工巧匠,在龙王休息的时候,在它的头上建了一座庙,把它镇在那里了。因此,滕县逐渐繁华起来,成了全国有名的大县。

       短篇的 故事 阅读起来让人比较轻松,不会被繁长的 文章 弄的枯燥无味,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最短的民间 故事大全 精选

        最短的 民间故事 大全精选:哪咤闹海故事

        从前有一位大将军,叫做李靖,他的夫人生孩子,生下来一个圆圆的肉球,在地上滚来滚去,李靖说:这一定是个妖怪。拿出宝剑来,朝着那肉球一劈,真怪,那肉球一裂开,从里面跳出一个男娃娃来,胖胖的脸,可逗人喜欢了。  李靖看呆了,正不知道该怎么好,一位神仙找他来了。这位神仙说:恭喜,恭喜!我知道你生了个男娃娃。这娃娃很了不起,让我收他当徒弟吧。说着,拿出一个镯子,一块手帕,交给李靖,这是我送给徒弟的礼物,这镯子叫做乾坤圈,这手帕叫混天绫。

        这娃娃就是哪吒。七岁那年,一天天气热极了,他到大海里去洗澡,拿着混天绫在水里一晃,就掀起大浪,大浪把东海龙王的水晶宫震得东摇西晃。龙王吓了一大跳,就派了一个夜叉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就砍。哪吒可机灵啦,连忙把身于一闪,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别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正好打中夜叉的脑袋,一下就把他打死了。龙玉听说夜又给打死了,气得一个劲地吹胡子,就叫他的儿子三太子带上兵,去把哪吒捉来。他的兵是什么呀,是虾、鱼、蚌、螃蟹,哩哩啦啦的一大串。

        三太子冲出水面,对哪吒说:打死我家夜叉的是你吗?哪吒说。是我,是我。我好好儿的在洗澡,你家夜叉话不问一句,就拿斧头劈我,我用乾坤圈碰了他一下,他就死了.他那么大的个儿,怎么一点儿也挨不起打呀?三太子蛮不讲理,举起枪就刺,哪吒让了他好几次,可是三太子就是不放过他。哪吒急了,就把混天绫一扔,这混天绫马上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怎么也逃不掉。哪呢又拿乾坤圈一打,把三太子也打死了,吓得那些虾兵蟹将连滚带爬地钻到水里去。三太子一死,就现出原形来了,原来是一条小龙。哪吒把他拖到岸上,心想:爸爸少一根腰带,我把这小龙的龙筋抽出来,搓一根腰带送给爸爸不好吗?他就把小龙的龙筋一根根的抽了出来,带回家去。龙王听说自己的儿子也被哪吒打死了,又是伤心,又是生气,就变成一个读书人的样子,离开水晶宫,来找李靖了。龙王气冲冲地对李靖说;你生的好儿子,打死了我家夜叉,又打肥我的三太子!李靖说;你弄错了吧,我的儿子哪吒才七岁,能打死人吗?龙王说:你不信,就把他找来问一问。李靖找了前屋我后屋,又找到花园里,哪儿也没找着哪吒。原来哪吒躲在一间小屋子里,在搓龙筋呢。李娟好容易才找到他:你在这小屋子里做什么?哪旺说:爸爸,我今天打死了一条小龙,抽了他的筋,正在给你搓腰带呢。

        李靖这才知道哪吒真的闯了大祸。只好带了他去见龙王。哪吒看见龙王就说:老伯伯,请您别生气。我不是故意打死你家三太子的。他用枪刺我,我让了他好几次,可是他还一个劲地追着打我。我没法儿了,才还了手,不小心把他打死了。您瞧,这是从他身上抽下来的龙筋,还给您就是了。

        龙王看见儿子的龙筋,更加伤心了,就说:我的儿子能让你白白打死吗?我要到天宫去告你的状。说完,就乘着云彩上天宫去了。龙王上天宫去告状,这可不得了。哪呼趁他爸爸不注意,溜出门来,也上天宫去。他想:我在天宫的南天门拦住龙王他就告不成状了。哪里知道,哪吒跑得快得多。他到南天门,等了好半天,龙王才到。哪吒拦住龙王,对他说:老伯伯,是我不当心,把三太子打死了。我错了,您别告状了吧。可是龙王怎么也不答应,这可把哪吒惹火了,把龙王打倒在地下,一手揪住他的衣服,一手紧紧地捏拳头,同他:你还要告状不?龙正气得发昏,说:你还敢打我,我非告你的收不可。哪吒火冒三丈,把手伸进龙王的衣服里,去揭他身上的鳞片。原来龙和鱼差不多,身上也长着一片片的鳞,这一揭可不得了,痛得龙王直叫救命:饶了我吧,烧了我吧,我不告状了。哪吒这才松了手,说:那好,你跟我回去吧!他怕龙王半路上逃走,就叫龙正变成一条小龙,只有蚯蚓那么大小,再把小龙藏在袖子里,带着回家去了。哪吒的爸爸车站正在发愁,哪吒回来了,他说:爸爸,你不用发愁,龙王不会去告状了。;李靖说:你闯了祸,还在胡说八道。爸爸,真的,龙王再也不会去告状了,我赶到南天门,拦住了他,不让他去告状,他答应了。李靖不相信,哪吒说:你不信,就问问他自己吧。李靖问他:龙正在哪里呀?龙王在我袖子里呢。哪吒把袖子一抖,抖出一条小龙来,小龙一着地,就变成龙王了。

        龙王怒气冲冲,告诉李靖,哪吒怎么把他打倒在地,怎么揭他身上的鳞片,恶狠狠地说:你等着吧!我要请南海、西海、北海的龙王,一齐来打你,把你这个地方淹成一片汪洋大海。说完就变作一阵清风走了。这个东海的龙王,真的请了南海、西海、北海的龙王,带了许多许多虾兵蟹将来了。李靖听说了,慌忙出门去迎接。东海龙王见了李靖,大叫一声:快给我把他绑起来:虾兵蟹将就奔上去,把李靖绑了起来。这时候,哪吒从屋里跑了出来,对东海龙王说:打死夜叉的是我,打死三太子的是我,把您打倒在地,揭您的鳞片的也是我。跟我爸爸没有关系,快把我爸爸放了。我一个人做的事,由我一个人来担当。您说吧,您要怎么办?东海龙王牙齿咬得格格响,说;我要杀了你,给我的儿子报仇。哪吒说:好啊!不用你们动手,我自己来.说着,抽出宝剑就把自己杀死了。四海龙王只好把李靖放开,收兵回去了。哪吒的师父听说哪吒死了,不慌不忙,到荷花池里摘了荷花、荷叶,又挖了几节嫩藕,摆成一个人的样子,大叫一声:哪吒,哪吒,还不快快起来!那荷花、荷叶和嫩勘藕马上变成了哪吒,他好象睡了一大觉刚刚醒来呢。师父又给了哪吒两件宝贝:一技火尖枪,两只风火轮。哪吒脚踩风火轮,走起路未就象飞一样,他的本事更大了。

       最短的民间故事大全精选:鲤鱼精

        许少君是个书生,家住太湖北岸。他从小失去双亲,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气。他的伯父伯母经常接济他,希望他日后能有出头之日。后来伯父年岁大了,对他接济也少了,他便垦出一片荒地种些蔬菜自给自足。

        许少君常常去湖边的鹰嘴岩上背诵诗书。这天,许少君感觉肚子有些饿,正欲回屋做饭,只听几声吆喝,一个中年打鱼人向他喊道:小哥,读书人伤脑筋费精神,买一条鱼回去补补身子吧。我今天运气好,捕到了一条红鳞鲤鱼,便宜卖给你吧,我还是头一次捕到这么好的鱼呢!

        许少君本不打算买鱼,可听这中年男人说捕到一条鲜见的鱼,便走过去看稀奇。中年男人把船靠过来,捞起舱里的大鲤鱼。说来也怪,这条鲤鱼见了许少君,不停地向他点头。再看它的背上还插着小半截渔叉。许少君动了恻隐之心,就掏出仅有的一吊钱把这条鱼买了下来。他拔掉鱼背上的渔叉,回到家又取来草药粉末,敷在它的伤口上,用布包扎好,轻轻地把它放回湖里。

        一天晚上,许少君坐在灯下补衣服,缝着缝着,他的指尖被针扎了一下,疼得他龇牙咧嘴的。他想,假若能有个媳妇该多好啊!衣服破了有人缝,肚子饥了有人端来香喷喷的饭菜?想着想着,他不由叹了一声,自言自语道:不嫌贫贱又好心的姑娘,你在哪里啊?

        这时,突然传来了敲门声,许少君感到纳闷,这么晚了,谁还会来我家呢?他放下手中活儿,打开门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一位窈窕动人的姑娘。他结结巴巴地说:姑娘深夜来我寒舍,有何贵干?姑娘羞怯地说:我叫红凌,因走亲戚迷了路,能否在你这里借宿一夜?许少君一听,立刻乱了方寸:这?这?他望望外面黑漆漆的,再看看姑娘那可怜巴巴的表情,最后请姑娘进了门。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好容易到了第二天,红凌姑娘却没有走的意思,第三天、第四天还是没有动身的打算。第五天夜里,睡到半夜,许少君发现身边多了个人,他一阵激动,不由紧紧地搂住了她?从此,许少君与红凌姑娘过起了甜蜜的夫妻生活。红凌给了许少君一两银子,让他去买一辆纺织机回来,她在家织布,然后让丈夫拿去城里卖,赚些钱回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这一年秋天,红凌怀孕了。快分娩时,红凌叫许少君在屋子的后院搭两间小茅屋,在茅屋中放一张床和一口大水缸,还嘱咐他到时候不能去偷看,并让他到镇上崔记小货店的隔壁去请一个姓刘的老太太来接生。许少君都照办了。

        第三天夜里,许少君只听茅屋里传出扑腾扑腾的水声,但他就是不敢靠近。天快亮时,茅屋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接着刘老太太抱着一个婴儿出来了。许少君望着自己又白又胖的儿子,乐得合不拢嘴。刘老太太帮许少君把红凌照料出月子才离开。

        可是,婴儿满一百天后却整日啼哭不止,怎么哄都不行。红凌轻叹一声,走进生孩子时的那间小茅屋。一会儿,红凌双手捧着一颗绿莹莹的珠子出来了,拿珠子在孩子眼前晃了晃,孩子立即止住了哭声。红凌只好用绸布缝了一个小香囊,装上珠子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孩子才不哭不闹了。后来孩子一天天长大,脖子上不用挂那个装着珠子的香囊也能吃喝玩耍安静自如了。许少君要妻子把珠子 收藏 起来,可红凌说,还是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吧,这是一颗宝珠,能治百病。

        红凌照样织布,而且织出的布花样更多,卖的价钱也更高,日子越来越好了。慢慢地,许少君读书没以前那么用功卖力了。有时,他到城里去卖布,卖了布竟然在城里还要住上两天才回来。红凌劝说他用功读书,许少君听了很不高兴,听烦了,就取出酒饮起来。

        儿子满一岁后的一天,许少君从城里回来,告诉妻子:县官老爷的娘不知得了什么病,许多医师都医不好,县官老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他让师爷写了一张布告贴在县城门口,布告上说,谁能治好县官老爷母亲的病,赏黄金十两。许少君看了布告,想起妻子曾说过儿子颈上那颗能治百病的宝珠,因此,他急匆匆回来想拿宝珠,去给县官老爷的母亲治病,这样就可以换来十两黄金,留待日后作上京赶考的路费。

        妻子听许少君说完,就劝他别贪图那笔小财,只要安心读书,以后上京赶考的路费一定为他凑够。许少君听妻子这么说,轻叹一声,随便抄起一本书低头默读起来。

        可是,次日天一亮,红凌却发现儿子脖子上的宝珠不见了,到处找许少君,也不见他的人影。红凌知道是许少君偷偷拿珠宝去给县官的老娘治病去了,便轻叹了一声。

        吃晚饭的时辰,许少君终于一瘸一拐地回来了,妻子关切地问他去县衙的情况,许少君低着头满脸羞愧地一言不发。问急了,许少君长叹一声,说:娘子,我对不起你呀 ?原来,许少君拿了宝珠去了县衙,很快就治好了县官他娘的病,县官大喜之后便起了贪心,他知道许少君这颗宝珠是无价之宝,便拿出十两黄金给他。许少君当然不答应给他宝珠,县官就心生一计,假装说,许少君不同意就算了,放他走吧。

        谁知,许少君还没走出县衙大门,就被两名捕头捉了回去。两名捕头按倒许少君搜出了那颗宝珠,然后,县官以许少君假借为老母亲治病为名,偷走了县衙的宝珠,念他是一时糊涂,又为县官母亲看过病,故不深究,只追回宝珠,乱棍将他打出县衙。

        妻子得知许少君失了宝珠,心中十分痛惜,她知道丈夫想发财,只得重重叹了一口气,便招呼夫君先吃饭,再从长计议。这时,只听门外一声洪亮的声音叫道:红绫仙子,快快出来随我二人回归太湖龙君府中听候处治,若不从令,将受万世枷锁之苦?红凌听到这震耳的声音,全身立时颤抖起来。许少君一把抓住妻子的衣袖道:娘子,你怎么了?这是怎么回事?

        红凌满脸哀怨地说:事到如今,我也不必再瞒你了。我本是太湖龙君的外甥女,是湖中的红鳞鲤鱼仙子。几年前,我常在湖里听你诵读诗书,暗暗爱上了你,后来你又救了我一命,我更铁定了心嫁给你,决定陪伴你一生。只是,你不该不听我的话,偷出宝珠后又被县官抢去,那宝珠本是我千年练成的法宝,是我的镇身之宝。如今,我失去了宝珠就失去了法力,只得乖乖地随二位神差回去了?说着,已泣不成声。原来,县官得了宝珠后,兴奋万分,就命人把它悬挂在衙门口派人看着,让过往的人都见个稀奇。宝珠的奇光异彩直冲城外,正巧被两位四处寻找红凌仙子的神差发现,他们便赶去收回了宝珠,以此寻找到了她的踪迹。

        许少君直听得心如刀绞,悔恨万千,他抓住妻子的裙带,请求两位神差成全他们,让妻子留下。只见两位神差凶狠地扯住妻子向湖边奔去。许少君抱起床上的孩子追到湖边,只听见红凌的声音传来:往后,你要好好养育我们的孩子,把他培养成一个有作为的人。许少君一下跌坐在地上,差点急昏过去,他不停地说:我听话,我听话,我不会再惹你生气了?

        许少君不吃不喝伤感了一天一夜,可孩子不见了娘总是啼哭不休,令他更加烦恼。绝望中他抱起孩子跑到湖边大叫:红凌,我随你来了?眼一闭就要往湖里跳。

        就在这时,只听一声吼叫:站住!一个人蹒跚跑来。许少君停下寻声一看,竟是他大伯!

        老人上来一把抓住他的衣袖,啪啪就是两个耳光:混账!真没出息!你不想活可孩子还小,他可不想死啊!大伯瞪了许少君一眼,一把抱过孩子,边走边说:从今往后孩子由我们二老来抚养,我就不信你一个大男人只有死的勇气!要死也得死远一点,免得死在家乡给先人丢脸!

        许少君蹲在地上呜呜哭了好久。他终于想明白了,穷苦人家要想团团圆圆过好日子,不受人欺侮,只有发愤图强好好读书,考取功名才能扬眉吐气。从此往后,许少君又过上了以前那种日子,一边耕种荒地,一边熬更守夜刻苦读书。好在大伯一家时常来接济他,不是给他送米就是给他送钱。就这样,许少君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两年后,许少君中了举人,不久又赴京城考中了进士。放榜后,他差点乐晕了。他用没花完的路费,买了一匹高头大马骑上从京城荣归故里。

        到了家门口,许少君发现自家那寒舍竟大开着门,还飘出饭菜的香味。他进屋一看,吃了一惊,原来屋子里有好多人。见他进来,一个女子迎了上来向他喊道:相公,你回来了?许少君闻声仔细一看,惊得嘴巴张得老大:这不是妻子红凌吗?他惊喜道:你怎么回来了?

        你都中进士了,他们敢不放我回来祝贺祝贺吗?红凌笑容可掬地说。这时,许少君的大伯及伯母,还有那个曾为妻子接过生的刘老太也走了过来,他们一齐向许少君贺喜。大伯说:侄儿,其实你有如今的荣耀,全是侄媳妇红凌姑娘的功劳啊!没有她的精心策划,未必就有现在的好结局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许少君听得一头雾水,急忙问道。

        其实呀,红凌并不是什么仙女?刘老太大声说起来。原来,许少君勤奋读书、颇有才华的名声传到了十里之外的崔家庄,崔员外的女儿红凌姑娘十分羡慕他的才气,并对他心生爱慕之情。她对父亲说出心思,可她父亲根本没把这个穷秀才放在眼里,便不肯答应。红凌把心事说给她的丫鬟,丫鬟就跟她商量说,先找个理由试试许少君的人品如何。于是,丫鬟就托她打鱼的老爹,用一条鱼试了一下许少君,发现他心地果然很善良。后来,红凌姑娘下定决心,就偷跑出来,跟许少君结了婚。至于她说自己是鲤鱼仙子,主要是不想让许少君知道她的真实身份,那颗宝珠是她家祖传的夜明珠,有一定的功效。当时她父亲知道她与人私下结婚的事,虽然很生气,可见生米做成了熟饭,也就既不认她也不管她了。但红凌的妈妈惦记着女儿,常让奶妈刘婶偷偷给红凌送些钱物过来。

        可是,后来日子稍好些了,许少君却慢慢变了,不但变得不爱读书,而且心里老是想发不义之财。红凌见丈夫变得庸碌起来,心里很急,就跟她的两个哥哥偷偷商议一定要挽救许少君,他们答应了。随后两个哥哥就借助许少君失了宝珠之事,假扮成神差,赶来把红凌押了回去,用此方式给许少君来个迎头打击,让他夫妻分离,让他痛悔,从而达到让他奋发图强,考取功名的目的。在这近三年中,红凌虽然离开了许少君,可暗中给了他不少帮助,他大伯每次送来的物品,以及孩子的抚养费,都是红凌的。

        许少君听得一愣一愣的,回想往事,百感交集,他握住妻子的手说:贤妻,你真是我的恩人啊!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我可是一个男人三个帮呀!福气真不小啊!

       好了,关于“100个民间故事短篇”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100个民间故事短篇”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